『壹』 解放军陆军07式军官棉大衣怎么着装
解放军陆军07式军官棉大衣着装如下:
冬常服配套:热区,大檐帽、内衣裤、军种衬衣、毛衣裤(男士兵为绒衣裤)、冬常服、大衣(军官为常服大衣,配围巾)、常服皮鞋、冬袜,军官增加常服手套;
亚热区、温区,在热区配套基础上,增加栽绒帽,军官增加冬常服绒皮鞋,士兵增加内手套、轻型防寒鞋;
寒区、高寒区,在亚热区、温区配套基础上,栽绒帽改为皮帽,军官冬常服绒皮鞋改为冬常服毛皮鞋,士兵增加防寒靴。
冬作训服配套:热区,作训帽、内衣裤、毛衣裤(男士兵为绒衣裤)、冬作训服、作训大衣、作训鞋、作战靴(配作战部队)、冬袜;
亚热区、温区,在热区配套基础上,增加栽绒帽、温区棉上衣、内手套、轻型防寒鞋;
寒区,在温区配套基础上,栽绒帽改为皮帽,温区棉衣改为寒区棉衣,增加绒背心、外手套、防寒靴和公用皮大衣;高寒区,在寒区配套基础上,增加防寒面罩、公用外套靴。
(1)棉衣的肩章如何佩戴扩展阅读:
与老式冬服比较,07式冬服重要改进点:
这次军服调整改革,为了满足官兵不同时机、不同场合、不同气候环境条件下的穿着需求,在样式、用料、颜色等方面,作了许多重要改进。
在样式结构方面,军官冬常服由关领改为开领,毛上衣可佩带肩章作外衣穿着,军官常服大衣采用暗排扣、斜插袋设计、加布质腰带,美观大方,现代感比较强;作训大衣配风帽、活胆,防寒保暖性能比较好。
在军服材料方面,冬常服面料采用毛涤缎背哔叽,常服大衣采用羊绒与羊毛混纺面料,针织内衣加入莫代尔纤维,提高了挺括性和穿着舒适性;冬作训服采用高强维纶面料,作训大衣面料采用涤棉细纹帆布,结实耐穿,抗风透湿。
在军服颜色方面,冬常服与礼服、春秋常服的颜色一致,整体上比较协调。陆、空军冬作训服、作训大衣采用荒漠数码迷彩,冬季伪装性能较好。海军冬作训服、冬作训大衣采用藏青色,适合海军部队特点,符合国际海军惯例,各种服装的搭配也比较协调。
『贰』 1943年苏军大换装服装到底有什么改变
1943年1月15日,苏军重新恢复 了传统俄罗斯军队式样的肩章,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部队官兵和全体苏联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这次军衔制度改革以及对徽章佩戴的相关规定,奠定了此后40多 年苏联军服识别体系的基础。
与此相配套的1943型军服取代了早期的1935型军服,其形式借鉴了沙俄军服的传统式样,在面料和军衔、军兵种标记等方面有较大改进,其中最明显的是以 军衔肩章代替了军衔领章。第一批下发的肩章是用战前的布料制作的,质地精良;后期的则是卡其布制作的。肩章底板、镶边的颜色和宽窄,以及肩章上纵横纹杠的 条数、宽窄和颜色都根据军兵种不同和军衔高低而互有区别,军法、军医等少数勤务兵种采用只有普通肩章2/3宽的窄肩章。普通肩章一头为尖头,而将官肩章一 头为等腰梯形。在尖头或梯形一端一般缀有军兵种标记,但在前线,因为保密或其他原因,军官们往往会将肩章上的军兵种标记取下。
因为取消了领章,1943型军常服和套头式军便服都改为立领式,在领口处设置了两枚纽扣,原先与立领式军服配套下发的受到广泛批评的赛璐珞制衬领也被取消 了。套头服的颜色是橄榄绿色或棕褐色,前侧开口处仍然是3枚纽扣。军常服为单排5枚纽扣,胸袋为外露式、带有翻盖,其上有竖直的装饰条,袖口处有镶边。军 官大檐帽也更加精致,如空军军官帽上除了帽徽外,在帽瓦前方正中还绣有带飞翼的五星图案。即使是在军棉衣上也可以佩戴肩章,这种棉衣是 1941年开始下发给红军官兵的,但到1943年以后才普遍穿着。这种棉衣分为棉上衣和棉裤两部分,有些部队还有棉背心。这种棉衣的最大特点就是表面被数 十道加强缝线分成很多竖条,其作用是避免棉衣的局部破损继续扩大(抗美援朝期间我国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也使用过类似的棉衣)。棉上衣为无领式,按领口式样 可分为多个品种,但没有胸袋,只在下摆有两个口袋。为避免棉裤过早损坏,外面一般穿有罩裤。随着战争形势的逐步好转,特别是根据援助法案,美、英和加拿大 等盟国向苏联提供了从飞机、汽车到罐头和方糖等大量军用物资,有相当一部分苏联军服特别是专业服装是在后两个国家生产的。这一期间,红军还为军官配发了呢 质的大衣式风衣;飞行员的飞行服逐渐改为羊皮质地的;机械化部队和海军舰艇部队也装备了防雨风衣,防雨风衣是帆布材质,表面覆有一层防水橡胶;步兵则配发 了保护色的套头式防雨斗篷,这种斗篷两侧有开口,以便双手伸出操纵武器,但数量不多,很多人还得依靠雨衣甚至是帆布在雨中行军或睡觉。
战争期间的空军女飞行员们,军服基本上是套头式短上衣、短裙和皮靴的统一模式